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702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陕西关中盆地做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核心支撑区,而水资源紧缺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盆地内主要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现状及供水结构变化,系统地分析盆地内的地下水不合理开采所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地裂缝、地面沉降、渍水及土壤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2.
以桂林市郊区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在地面调查、钻探及高密度电法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峰丛洼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强调了地面调查在岩溶勘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3.
与碎屑岩地区相比,特殊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存在不同的水土流失过程和特点,尤以峰丛洼地区最具代表性。通过广西平果县果化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的调查研究显示:洼地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差异较大,从山峰、垭口、山坡、山麓到洼地底部,土壤地下漏失模数分别为49.09 t/(km2·a)、212.06 t/(km2·a)、727.71 t/(km2·a)、1104.03 t/(km2·a)、909.11 t/(km2·a),分别占该点年均总土壤侵蚀模数的92.43%、96.24%、78.57%、70.88%和38.6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存在差异,其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依次为坡耕地苦丁茶地苏木林地灌草坡牧草地。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山峰主要涵养水源林、山坡主要发展生态产业防治水土漏失、洼地修建排水系统工程得到良好的效果,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从2003年到2010年下降了65%。  相似文献   
94.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是冀中坳陷东北部亟待突破的勘探领域。文中基于大量的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古地温资
料,分别模拟构建了大城凸起、文安斜坡和武清凹陷的埋藏史和考虑岩浆热液侵入作用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
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地层总体上经历了“三沉两抬”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印支运动前全区具有近似的演化历史,印支
期、燕山期区内构造演化开始分异,至新生代形成总体“东隆西坳”的构造格局。区内烃源岩热演化包括一次生烃和二次
生烃,并可细分为长期隆升型、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型和岩浆热变质型三种类型。一次成烃主要发生在三叠系末期,二
次成烃分别在新近纪和古近纪岩浆侵入期。区内斜坡浅部和隆起区一次成烃,斜坡和凹陷深部为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二
次成烃、斜坡和凸起岩浆热液侵入区发生岩浆热变质二次成烃。一次成烃期Ro 值在0.7%左右,不具成藏潜力,二次成烃
期烃源岩可达高熟、过熟阶段,成藏配置条件好,成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5.
通过计算地层的剥蚀厚度、断层断距,分析了古近纪以后两个最主要时期的构造运动特征,将构造演化与浅层油气藏地化指标、包裹体均一温度、同位素测年等结果相结合,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油气生成、运移路径、成藏期次及时间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新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东营组、明化镇组沉积末,运动以垂直升降为主,伴有弱的伸展断裂;两次构造运动控制了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浅层油藏的二次充注;深部生成的油气运移至浅层依次经过了NE向基底断裂、东营组砂体、新近系EW向断层,新近系油气分布主要受EW向断层控制。  相似文献   
96.
对云南个旧矿田的典型控矿地带——老卡岩体凹陷带内的矿化特征、岩相学及矿相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花岗岩凹陷带的成矿机理。研究认为变玄武岩中普遍发育的金云母化是导致变玄武岩型矿床中锡矿化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的原因之一,凹陷带内带所见的金云母化和绢云母化都与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岩凹陷带的成矿作用经历了花岗岩侵位、花岗岩叠加改造玄武岩内的"矿胚"、花岗岩蚀变、矿化沉淀这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97.
根据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和白云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及孔隙连通性差异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泥质岩、粉砂岩和砂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大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白云岩的平行层面方向热导率小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差异和孔隙连通性差异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孔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连通性较好方向,热导率也较高;孔隙连通性较差的的方向,热导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98.
济阳坳陷中生界分布广泛,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并取得了一定的勘探发现,但其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包括地层划分、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控藏因素等。特别是地层时代、分层与分界等基本的地质问题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区内14口井的10个火山岩全岩样品和79个小于2μm的泥岩自生伊利石样品,开展K-Ar法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测定,分别确定了中生界的坊子组、蒙阴组、三台组和西洼组的绝对年龄值,将坊子组划归下侏罗统,蒙阴组为中侏罗统,缺失上侏罗统,并明确了各组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99.
There are few 3-D seismic profiles and drilling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Qibei depression in the Dagang oilfield, and more than 70% of the 2-D seismic profiles were completed before the 1980s. Meanwhile, changes in the terrestrial formations in this region have been large and complex. These factors have made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 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potential gas and oil reservoirs. Our research combines sequence stratigraphy, well-logs, and seismic analysis to elucidate the prediction of flagstone reservoirs in the S1 (Sha-I) Member in the middle of the Qibei depression.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s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an environment that had a semiarid, northern subtropical, and warm, humid climate. The objective strata currently consist mainly of lake fades, deeper lake facies, and shore-shallow lake faci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lower section of the S1 Member i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region for explora  相似文献   
100.
东营凹陷陡坡带油井前兆异常及其动力学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守余  杨占宝 《地震地质》2004,26(2):325-333
分析了东营凹陷陡坡带断裂体系 ,研究了东营凹陷陡坡带油井前兆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探讨了油井前兆异常的动力学成因。孕震过程是应力场变化和调整的过程 ,应力场变化导致孔隙压力变化 ,使得油井产生前兆异常。特定的地质环境是油井前兆异常的基础 ,应力转化为孔隙压力是油井前兆异常的前提。油井前兆异常是正异常还是负异常 ,取决于油井所处的地质环境在孕震过程中地应力是增加还是减小 ,前兆异常幅度取决于孔隙压力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